【编者按】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大力宣传学校涌现出的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优秀教师形象,不断发掘广大教师的先进事迹,鼓舞更多教师立德树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培养更多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高素质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校党委宣传部开展了优秀教师专访活动,让我们一起聆听农大教师奏响的教育弦歌。
任海燕,女,中共党员,博士,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首席,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学会常务理事、内蒙古自治区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委员。其先后于东北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学士和博士学位,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和瑞士联邦森林、雪与景观研究所访学。2016年入职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从事草学和生态学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缘定生态创新路,坚定不移苦钻研
任海燕老师说道,当时高考选择志愿时她还比较懵懂,机缘巧合之下选择了生态学专业,到东北师范大学就读之后才深入了解了生态学专业的深厚底蕴,对这门专业也越学越喜欢。而后通过进一步深造,让她对于草学和生态学领域知识了解更多,更进一步激发了她对专业学习的热爱。“我觉得研究做得越深入,越想知道为什么,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做到顶天又立地,既能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也能为社会服务。”
任海燕老师主要研究领域是全球变化生态学,获得了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她的科研课题多是围绕国家“双碳”重大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国策,紧扣内蒙古自治区五大任务,特别是在生态系统恢复与碳中和领域开展了“格局——过程——机制——应用”系列研究,发展了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理论,致力于构建集基础理论、技术开发和生产应用于一体的创新研发体系。她利用稳定同位素和微生物功能基因测序等创新技术,研究草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研究成果发表在Ecological Monographs、Global Change Biology等国际顶刊,多篇论文被评为高被引论文,受到广泛关注。她表示,在研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卡脖子”的问题,草种就是其中一个。“草种小且轻,在实际播种过程中难以进行机械化精量播种,而且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一直存在发芽率低、出苗率低的问题。”任海燕教授说, 进行人工管控给土地施肥浇水投入成本太高了,对于大面积退化层的修复是不现实的,不可能像耕地一样去精耕细作;另外一个主要问题是如果需要一些机械播种,由于种子表面不规则,经常会卡在机器中,所以希望能通过种子包衣这样的技术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对于退化、沙化、碱化“三化”的草地修复工作,任海燕老师及其团队着力创新突破,成功研发了乡土草种包衣多功能复合配方,引入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抗逆剂等成分,同时探索引入石墨烯等新型材料,提升种子的发芽率和抗逆性;同时缓慢释放养分,出苗后仍能提供营养物质,促进牧草生长,改良土壤,此项目已经申请了有关生物育种的发明专利2项,预计进行成果转化,目前已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治区关键技术攻关计划、国家草创中心技术研发等项目的资助,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修复和“增碳保汇”提供有效途径。
任海燕老师说:“我觉得科研创新点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科研能不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另一个就是有没有足够的基础理论和文献做支撑。”她认为只有不断学习积累、联系实际,重视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才能够把握住创新点出现的机遇,才能有机会开展更加深入的科学研究。从求学到工作一路走来,任海燕老师一直秉持创新理念,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学习积累的重要性,一步步、一点点走到自己喜爱的科研世界,厚积薄发,让更多人认可她,也让她如此年轻就能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草地恢复与管理创新团队的带头人。
身体力行作榜样,奋力前行展作为
2023年,任海燕老师当选为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并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大会。对此,她表示“倍感荣耀,非常激动,深受鼓舞。”大会期间,她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参加分组讨论并分享感悟,关于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的发言受到高度关注,并在人民网、北疆女声、网易等多家门户网站报道。任海燕老师谦虚地说,可能是因为她近两年在科研方面业绩成果比较突出,一直坚持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潜心钻研,所以能有幸作为候选人之一参加了评审,最终代表自治区参加了中央会议。“这是党和政府给我的荣誉,也是责任。我会用实际行动为妇女事业做出更多贡献”她十分认真地说。
中国妇女十三大报告强调要深化拓展“科技创新巾帼行动”,推动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发挥更大作用的政策举措落地。任海燕老师作为相关政策的受益者,凭借自己的努力以项目首席身份获批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着力服务自治区草产业和天然草地可持续经营的发展,为自治区真正成为国家放心的“肉库”和“奶罐”,完成构建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国家战略,为自治区实现由“一棵草”到“一杯奶”重要产业群优化升级的经济发展构想提供坚实的理论、实践和人才支持。
任海燕老师说:“有幸参加中国妇女十三大,非常激动,也很感动,更要行动,把个人理想和奋斗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为科研和教育一线工作者,我将立志在工作中啃‘硬骨头’,破解‘卡脖子’难题,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任海燕教授围绕国家需求开展科研攻关,经常深入农村特区,指导生产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一名社会服务成绩尤为突出的优秀妇女代表。我们相信,她会履行好作为妇女代表的职责,带着真心真情付出更大努力,助力推动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发挥更大作用。
秉承以人为本心,加强科教融合路
任海燕老师不仅在科研方面有显著成就,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持续注重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针对农科人才培养面临的人才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不高、培养机制不健全、培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产业导向、实践贯穿、创新引领、协同推进”的育人理念,并将其贯穿到自己的教学管理中,实施到学生培养和教育中。她一直将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一样,认为能帮助他们成长是很幸福很伟大的事情。她虽然科研任务很重、兼职很多,却也会在空闲时候和学生之间沟通交流、培养感情,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这是她从教近十年的经验之谈。她兴奋地与记者分享了自己带领学生前往蒙草集团实践学习的经历,言语中带着期冀,希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创新,将科学资源与教育资源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发挥教学的作用,实现科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的目的。任海燕老师构建了德育教育、学术创新、实践实训的“德学训”三育融合人才培养与文化育人模式,依托草学学科平台展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如专业课程中,上课期间结合实际和专业知识随堂提问、随时解答,以更好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后安排和学生一起到野外学习实践,使其“所学有所用”。她教育引导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增强德行修养,提高基础应用研究能力,将成果、将青春写在祖国大地上。目前,她针对教学改革的一些创新思考已经获得认可,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3篇,获批教研教改项目2项,出版专业课程建设相关著作1部,所指导本科生的论文多次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作为班主任所带班级也荣获了学校“优良学风班”。任海燕老师表示:“我一直很重视教学这部分,在大学我们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因为想要去搞创新、做科研,我们就要不断有人才支持。”
科研过程漫长而充满艰辛,任海燕老师在艰苦磨炼中始终咬牙坚持,破茧成蝶,以辛勤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既诠释了教师这一光辉职业,也发挥了科技工作者应有作用,在高校教师的岗位上,谱写出了奋斗的青春之歌。
“每个人的成功路径都是无法复制的,广大学子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径、方法,脚踏实地,努力拼搏,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她希望农大学子能更多地注重通过努力和付出获取真正的快乐,跳出舒适圈,享受自身价值、学术价值得到体现的成就感,拥有一个出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