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2日上午,由我校牵头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乡村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重点专项2022年度第二批部省联动项目“内蒙古典型农牧交错区优势特色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启动,项目负责人、我校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刘景辉教授主持启动会。

塔娜副校长出席并致辞。她表示,学校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将全力发挥学科、科研、人才及平台优势,对课题承担单位和参与单位组织开展督导、协调和调度工作,认真做好咨询论证、组织管理、计划管理及成果管理,确保项目各项指标如期完成。

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一级巡视员铁勇在讲话中指出,作为项目推荐单位,将在科技部农村司的指导下与农村中心加强沟通与协作,联合开展项目过程管理工作,作为项目组织实施第一责任主体发挥主导作用,加强项目日常监督,统筹协调地方资源,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产业科技处副处长王静指出,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按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相关规定和科技部相关要求,科学谋划项目实施进程,深化、优化、细化项目管理,重视项目组织实施,从国家层面为乡村振兴做出实事,突破产业发展难题,以科技创新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产业科技处项目专员段悦明开展了项目管理和实施培训,对专项注意事项、管理政策解读、管理要求进行了详细解说。

会议邀请贵州大学杨富裕教授、河北农业大学桑亚新教授作为专项咨询专家,邀请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任长忠、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王照兰、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李志平、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王文义作为项目技术咨询专家,对项目执行与管理方案进行点评。

会议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刘景辉和各课题负责人对项目执行与管理方案的详细汇报,汇报主要从总体考核目标与指标、项目主要研究内容、项目预期绩效分析、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项目工作年度计划与时间节点、经费预算与效益分析及基础工作落实与已开展工作等七个方面进行。专家组进行了深入研讨和论证,并对项目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贵州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等20余家单位的各课题负责人与项目骨干80余人参加了会议。
该项目针对内蒙古自治区10个帮扶旗县肉牛肉羊产业品种退化、养殖管理水平落后、饲养标准化程度不高以及牧草、马铃薯、大豆、水稻、杂粮等存在优质高产品种缺乏、抗旱节水种植技术落后、栽培技术栽培化程度低、产业效益低等问题。项目以攻克种养业良种短缺、关键技术缺乏、产业效益低等卡脖子问题为目标,引进筛选优良品种,研发肉牛肉羊高效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优质牧草生产与加工利用关键技术,创新集成马铃薯、大豆、水稻、杂粮等粮食作物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开发饲用营养砖、有机、富硒等特色新产品,并进行示范推广,为10个帮扶旗县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