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下午,按照第二届内蒙古乡村振兴高峰论坛活动安排,与会人员开展了乡村振兴和企业合作考察。
考察中,与会人员参观了科左中旗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嘎查村敖包苏木扎如德仓嘎查、内蒙古科尔沁肉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辽京缘种牛繁育有限责任公司、科尔沁区清河镇西姜村智慧设施农业园区、通辽市优睿牧业有限公司、蒙东(通辽)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科尔沁区肉牛产业园区、内蒙古九匠牛食品有限公司,探访村镇企业,开展企业调研,详细了解村镇产业布局、乡村振兴情况,进一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产品研发、市场销售、发展规划等情况,以实际行动助推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考察不仅加深了大家对于通辽市的了解和认识,也为企业家们和当地企业、乡村的合作和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可能性。
我校始终坚持围绕农、牧、林、水、草、乳、沙等领域,为自治区和国家发展培养了24万余名优秀毕业生。现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乳酸菌种质资源库和国内领先的云畜牧平台,聚焦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组建了乳业学院、草业现代产业学院和钱学森沙产业学院,并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实现自治区历史性突破。作为首批入选全国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优质校,学校牵头成立了内蒙古乡村振兴研究院、种业协同创新联盟,依托云畜牧平台、10个校地企共建综合试验站、41个科技小院、68个特色产业基地和科技服务点,开展科技攻关与成果示范,例如,玉米高产高效创新团队集成丰产增效技术模式15项,示范推广5376万亩,增产15.4%,水肥效率提升22%。
学校聚焦通辽发展,在开展社会服务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其中,在2019年启动建设了内蒙古农业大学科尔沁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站、玉米产业基地、肉牛产业基地、杂粮产业基地、沙地林果产业基地、敖力布皋镇东喜村乡村振兴科技服务点;2021年,双方签署了市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前不久,学校在通辽承办了“第十八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以“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玉米产能”为主题,展示推广了我国玉米栽培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