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大力宣传学校涌现出的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优秀教师形象,不断发掘广大教师的先进事迹,弘扬教育家精神,鼓舞更多教师立德树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培养更多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高素质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校党委宣传部开展了优秀教师专访活动,让我们一起聆听农大教师奏响的教育弦歌。

哈斯苏荣,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畜牧业协会骆驼分会副会长,内蒙古骆驼保护学会荣誉理事长。
2001年,留校任教第九年,哈斯苏荣考取中国农业大学预防兽医专业博士研究生并于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8年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药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并分别于2012年和2016年在法国巴黎竞赛马违禁药物检测中心和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兽医学院完成三个月和六个月的短期访问学者。
哈斯苏荣曾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主持鄂尔多斯市科技重大专项1项,主持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其它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其中SCI收录2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6篇。共主编6部教材,参编7部教材。主持完成《兽医药理学》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及校级网络课程建设任务。

漫漫求学道路,教育初心从未改变
哈斯苏荣老师说道,当初兽医专业并非他的第一志愿,对兽医专业也没有深入了解,一度想要转专业。但在学习过程中,他接触到更多专业、非专业的老师,让他体悟到教书育人的重要性,感受到兽医学人才的短缺,于是决心潜心研究兽医学并致力于教育事业。“一开始,我只是学习临床疾病等浅薄的知识,而后逐渐深入探索理解,到现在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它了。”在漫长的求学路途中,他信念坚定,步履未停。随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精深更为他的深造学习插上了翅膀。从硕博研究生到访问学者,他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完成学习、发表论文、开展科研、教育学生,在传播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做出了示范,得到了认可,在2023年9月内蒙古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研究更精深》为题,报道了哈斯苏荣教授通过学好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专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当被问到驱动着他一直全身心投入到兽医学研究事业当中的动力是什么的时候,哈斯苏荣教授表示“用知识武装自己,不学习就会落伍。”据哈斯苏荣回忆,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攻读博士的那段时间里,在《生命科学研究进度》课程学习中,授课的老师都是院士级别的学者教授,短短16课时的课程,涵盖了物理、化学、军事等多个层面,博学多才的老师们让他格外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近距离接触到了国内的顶尖学者,也更加坚定了他未来研究和学习的信心。2001年之后他经常外出学习,遇到很多知名的教授,学习到很多新技术,吸收到很多新思想,见识、知识都得到了很大提升。面对待遇条件远超内蒙古的工作邀请,他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要回到母校,继续为母校的兽医学发展、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发挥自己的能量。他先后为学院本科生承担兽医药理学、药物毒理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课程的蒙汉双语授课任务,并在兽医学院率先承担了《兽医药理学》的英汉双语授课工作,为研究生承担基础兽医学专题、兽医科学研究进展、药理研究方法学与实验技术等课程。
他不仅在学校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积极参与到自治区科普传播工作中,在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阿拉善盟和兴安盟深入基层,蒙汉双语讲授畜牧兽医实用技术,录制科普小视频,现场指导、解答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他针对农牧民对家畜疫病的认识不足、防治不科学等实际问题,积极主动地与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苏木镇和嘎查等联系,组织和带领兽医专业、动物科学专业和草原科学专业相关老师,为农牧民讲授草原畜牧业相关实用技术,在乌审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西乌珠穆沁旗、翁牛特旗等地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专业培训,累计开展各类科普讲座、培训200多场次,为提高农牧民素质和科学养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出去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服务,引进新的技术,更好地发展我们学校的兽医学。” 脱口而出的话,是哈斯苏荣老师对母校的深情、对兽医学的热爱、对传承的专注。


深耕基层沃土 使命担当始终践行
从事兽医学习工作36年,哈斯苏荣教授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在肩。哈斯苏荣致力于研究解决畜牧业实际生产问题,他带领团队在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之余,经常性深入到农牧民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正是在一个个问题解决中、在为牲畜的看病治病中持续不断提高理论深度,形成研究成果,产生社会效益。“基层有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从疾病诊断、药物应用到疾病防控等等,通过解决这些层出不穷的问题,极大地助推了我们的科研工作。”他说道。兽医学专业与基层人民密切相关,针对基层养殖中普遍存在的牛羊寄生虫病困扰广大农牧民,妨碍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实际问题,哈斯苏荣每年带领研究生开展牛、羊、骆驼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优势虫种耐药性研究及临床有效驱虫药的筛选工作,尤其是在鄂尔多斯市连续6年开展此项工作,先后采集和检测牛羊粪便样品20140份,掌握了该地区牛羊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和优势虫种,筛选出有效药物,使羊群蠕虫总感染率由原来的84%降至40%左右,解决了广大农牧民牛羊驱虫工作屡屡失败的现实问题,避免了他们的经济损失,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农牧民的问题,都是我们的专业领域问题,我们不去帮助农牧民解决,谁又能帮助他们呢?就是要我们的师生一茬一茬地帮他们解决,为他们服务的。”一心系着农牧民,一心连着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想与现实的交织,这是他和他的团队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有满腔热血无法被浇灭的关键。
“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兽医是一个十分紧缺的专业,尤其是在基层,所以我一直鼓励孩子们多走入基层,帮助我们当地的牧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会在课上告诉学生基层需要你们,是你们发挥专业优势的广阔舞台,他也会在课少的周末和寒暑假,深入到基层,带学生走访周围村庄,为当地的农牧民传播兽医基础知识,帮助他们救助家中牲畜。他还积极与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牧业合作社和养殖场联系,帮助兽医学院在乌审旗、鄂托克旗、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翁牛特旗等地方建立了内蒙古农业大学实践教学基地,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搭建了深入实践锻炼的良好平台。
哈斯苏荣身体力行,教育学生想要学好知识、做好兽医,不仅要有坚定求学的精神,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更要结合地方特色不断深入研究探索,在克服一个个困难中学会并熟练使用专业知识,在实践中有所得、有所获,为国家和自治区做出更多贡献。


砥砺科研天地 独立潮头创新不辍
科学研究需要的不仅是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需要有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哈斯苏荣带领团队在经过长期调研发现,骆驼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研究缺口较大,骆驼的保护利用还有很大空间。但是骆驼作为五畜中比较特殊的动物,分布于荒漠,半荒漠,较偏远的地区。选择研究骆驼,即意味着可能这一生都要扎根于偏远的大西北。但是,骆驼数量的不断下降,让他意识到保护骆驼刻不容缓,他毅然决然地选择研究骆驼、保护骆驼,努力填补我国在骆驼研究方面的空白。哈斯苏荣痛心疾首地说:“82年最多时,骆驼有60多万峰,到了2008年,只剩下24万峰了,我们不保护是不行的。” “既然别人都不做,那么就由我们来开头”就这样,他和骆驼研究团队成员一起,一干就是数十年,在骆驼的饲养管理、育种、疾病预防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并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骆驼的全基因组测序。他还在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和乌兰察布四子王旗等地系统开展骆驼阴道蝇蛆病的研究工作,研制出防治该病的外用软膏剂,初步解决了困扰养驼牧民多年的最棘手问题。他深知个人力量有限,于是想方设法动员一切可动员的力量共同投入到骆驼研究和保护中,主动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等相关部门联系,发起创建了内蒙古骆驼保护学会、中国畜牧业协会骆驼分会,并协调以学校名义联合阿拉善当地政府、企业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阿拉善盟骆驼研究所等单位于2014年成立了内蒙古骆驼研究院,组织开展中国骆驼产业发展大会、骆驼产业与科技等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以“科研+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发展模式支撑产业发展,为在阿拉善打造“全国骆驼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础,助推我国骆驼产业兴起和兴旺。


从学生到教师,从青年到中年,改变的是角色和年龄,不变的是责任和情怀。这一路走来,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正如兽医学院门口两匹奔驰的俊马雕像所展示的蒙古马精神一样“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这是哈斯苏荣老师的坚守,也是他想对青年学子说的话,希望青年学子顽强且执著,无惧岁月,不计得失,在人生最美的年华矢志不渝奋斗,在劈波斩浪中开拓进取,汇聚成农大学子的时代精彩。
